鄉村振興: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繪就共同富裕的壯麗畫卷

元描述: 深化農村改革,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讓鄉村振興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城鄉融合發展,共同富裕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迫切需要改革增動力、添活力。”這句話道出了新時代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從改革開放之初的“紅手印”到如今鄉村振興的蓬勃發展,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繪就了共同富裕的壯麗畫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全面部署、系統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一、 釋放土地活力,點燃農業發展新引擎

土地是農業的命脈,也是農民的根本。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關鍵所在。

1.1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穩定農民基本權益

上世紀80年代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承包經營權同集體土地所有權分離,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然而,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成為必然趨勢。

為了進一步釋放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業競爭力,我國實施了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落實農村承包地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

這一改革舉措不僅穩定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經營權益,也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穩步推進,讓農民吃下放心流轉、放心投入“定心丸”。

1.2 經營主體多元化:誰來種地,有了新答案

“誰來種地”是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我國通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了多元化的農業經營體系。

(1) 家庭農場:精耕細作,效率提升

山東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岞山街道顏家莊村,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將1960畝土地集中到家庭農場進行現代化、規?;N植,糧食平均畝產提高到630多公斤。家庭農場規模化經營,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效益,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2) 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優勢互補

江西共青城金豐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服務面積達23萬畝,為500多戶農戶提供“田保姆”服務,實現了“家庭經營+合作社”的模式,有效解決了小農戶生產經營的難題。

(3) 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專業服務,精細化管理

近年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快速發展,為農民提供生產、加工、營銷等全方位服務,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推動了農業產業鏈的現代化發展。

1.3 科技賦能:農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持續提升,為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驅動力。

河南延津縣,自走式噴灌機穿梭田間,精細呵護地里的玉米、大豆;大數據平臺、農情監測系統等“新農具”即時上線,有力護航秋糧生產。新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耦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推動了農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二、 城鄉融合發展:破除壁壘,共享發展成果

城鄉融合發展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

2.1 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人才要素雙向流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出臺一攬子鄉村人才引進政策和使用機制,完善稅收優惠、發展用地保障等政策,探索符合農民特點的職稱評審制度,鼓勵人才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2.2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城鄉居民同質同享

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

山東嘉祥縣孟姑集鎮孟姑集村,村民楊繼香在家門口就能掛上專家號,享受到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帶來的便利。四川蒼溪縣陵江鎮筍子溝村,村民周仕會喝上了同城一樣優質的自來水,感受到了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建設帶來的實惠。

2.3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萬千鄉村從“通路通水通電”升級為“硬化路進村、光纖入戶、快遞到家”,全國90%的農村普及自來水,95%以上的村莊開展清潔行動,各類基礎設施加快向鄉村覆蓋,鄉村面貌明顯改善。

三、 加大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穩定農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

3.1 穩定農民收入: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2012年至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389元增長到21691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縮小到2.39,廣大農民共享了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

3.2 完善農業支持政策:保障農民種糧收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p>

江蘇灌南縣新安鎮相莊村,村民相升文種糧收益穩定,得益于國家對糧食生產的政策支持。國家繼續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提高小麥、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格,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穩定農民種糧收益預期。

3.3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四川成都市雙流區彭鎮鰱魚社區,村民吳明稀享受到了村集體經濟分紅,得益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領域又一項重大改革,讓農民擁有更多財產權利,共享土地收益。

四、 鄉村振興,任重道遠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

1.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夯實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

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領導核心,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引領帶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

2.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需要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3. 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完善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4. 加快鄉村產業發展:壯大鄉村經濟實力

鄉村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根本。要加快鄉村產業發展,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

5.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鄉村文明程度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提升鄉村文明程度。

常見問題解答

1. 農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農村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建設農業強國。

2.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哪些具體舉措?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具體舉措包括:落實農村承包地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3. 城鄉融合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城鄉融合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4. 如何保障農民收入?

保障農民收入的措施包括: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糧食價格;完善農業支持政策,保障農民種糧收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5. 鄉村振興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鄉村振興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加快鄉村產業發展,壯大鄉村經濟實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鄉村文明程度。

6. 鄉村振興的未來前景如何?

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未來前景光明。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業農村發展將迎來新的春天,農民的生活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鄉村將成為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園。

結語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讓鄉村振興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