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來,北交所“暴漲”行情暫歇,但打新熱情依舊高漲。

  截至12月19日,北證50指數從10月23日低點以來累計反彈41.74%。

  與此同時,北交所新股認購倍數由此前最高的700倍“急速”拉升至1200倍,在打新人數創記錄的同時,中簽率也創出新低。這意味打新“陪跑”者變多,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北交所打新正變得越來越卷。

  以12月19日在北交所上市的靈鴿科技為例,該股上市首日大漲139.64%,為今年第9只上市漲幅翻倍的新股。與此同時,靈鴿科技的認購倍數為1640倍,創下北交所股票新高;中簽率為0.06%,創下新低。

  根據靈鴿科技上周五發布的公告,此次參與該股打新的網上有效戶數為26.85萬戶,刷新此前由派諾科技創下的北交所新股打新人數的紀錄。而靈鴿科技最終的發行獲配戶數為4.87萬戶,也就是說有近22萬戶投資者“陪跑”。

  與此同時,12月上市的另外兩只新股:派諾科技、西磁科技的中簽率均為0.08%。而11月,新股平均中簽率為0.52%,9月-10月的新股平均中簽率為1.3%,中簽率下降明顯。

  “起碼要100萬元以上,才能中簽1手新股。”某私募人士測算后進一步解釋,北交所股票打新采用的是比例配售模式,即每個投資者能夠獲得的新股數量與其申購總數的比例有關。同時,對于申購數量相同的投資者,按照申購時間先后順序進行優先配售。

  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北交所打新是一種低風險且能獲得不俗收益的方式。上述私募用機構資金池不間斷參與北交所打新,測算后的打新年化收益率為5%-6%左右。

  但同時,數量眾多的未中簽投資者“陪跑”要付出較大的資金等待成本。北交所的打新規則不同于滬深交易所。其中一條是:打新賬號需要先將全額資金存入打新賬戶,若沒有中簽的話投資者得兩天后才能自由使用。以靈鴿科技為例,網上凍資額已突破千億。

  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周運南此前表示,北交所新股打新資金重回千億量級,大量低成本的職業打新資金重新進入北交所,資金量小、資金成本高的投資者并沒有什么競爭能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波“打新”行情的出現有幾個前提:近期上會均為“專精特新”企業,標的質量高;此前的一波北證牛暴漲行情不斷吸納增量資金,市場情緒向好。但需要跟蹤市場隨時發生的變化。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表示,個別企業發生認購倍數高的情況并不令人意外,但若是北交所的所有新股都出現類似情況,說明此時的投資者過于樂觀,建議投資者充分了解潛在風險后再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