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12月19日,關于平安與方正未來走向的猜想,越來越多。
為什么是12月19日這個時點?這是因為證監會在2022年12月19日下發的證監許可〔2022〕3157號文中提到,中國平安需要在2023年12月19日前,提交解決同時控股方正證券和平安證券問題的方案。這也意味著明天是走向的一個關鍵時點,哪一方會向市場拋出答案,還不得而知。
顯然,中國平安將上報怎樣的方案以解決二者的關系?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是選擇合并還是其他方案,都成為行業的最大關注點。
證監會前述的許可文件中,有三點核心要求,一是要求方正證券應當督促實際控制人中國平安切實履行責任,就解決同時控制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方正富邦基金與平安基金等問題在一年內制定并上報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并在5年內完成規范整改;二是方正證券、方正富邦基金須切實做好與平安證券、平安基金、中國平安人壽保險的風險隔離與防范安排,嚴防利益沖突和利益輸送風險;三是督促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5年內完善股權架構,壓減對方正證券的持股層級。

圖為證監會一年前發布的要求
平安與方正會選擇哪一種方式?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相關方案已報送有關部門。
都在關注的一個重點,無非是同業競爭問題。由于中國平安控股的平安證券、平安基金的業務范圍與方正證券、方正富邦基金相同或相近,在“一參一控”政策要求下,兩券商間合并是呼聲較高的整合方式,即由方正證券或整體被吸納進平安證券,并翻牌成為平安證券,這也是較多的傳聞;另一種方案是中國平安尋找賣家,轉讓方正證券股權。
不過,答案不由猜想決定,特別是雙方合并,前提還在于其他相關方正集團資產的處置,這也讓合并的問題并不那么簡單。
一年時限將至,究竟是何處置方案
記者多方采訪,業界較多的觀點是,此次交易上,并購重組可能比出售股權更具性價比。
一方面,中國平安出資對比同業中型券商平均PB 1.44倍存在一定溢價,作為上市券商,方正證券位居中上游,經紀業務具備優勢,但投行業務能力相對薄弱。對于一些想尋找均衡業務的買家,可能不占優勢,但不排除尋找具有相對業務優勢的買家。
另一方面,平安證券尚未上市,未來也很難通過分拆實現上市。根據《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在境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或實現重組上市行為,需要滿足多個條件,其中提到,所屬子公司主要從事金融業務的,上市公司不得分拆該子公司上市。據此,借助方正證券上市,凈資本規模有望位居行業第12名,這對比目前35位的排名,顯然是一次大飛躍。
中國平安將會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市場都在期待著方案的出爐。不過,在過去的一年中,從各種公開信息來看,雙方之間呈現的顯著特點是:平穩、前行。
從實質影響來看,雙方都提到了深度賦能。在今年8月30日中國平安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提到,平安深度賦能,修復價值,發揮其在金融領域中的專業能力。如平安證券便深度賦能方正證券,賦能后,方正證券的業務增速較快。
據記者了解,中國平安對方正證券產生的影響已經顯現,平安證券對于方正證券的管理、業務起到了積極的借鑒作用,兩家券商接觸程度加深,溝通愈發充分。
方正證券發展進入穩定期
記者觀察到,單獨從方正證券的發展來看,公司整體也已進入穩定期。2022年,方正證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1.48億元,同比增長17.88%,公司實現連續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并創下六年以來新高。今年上半年,方正證券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40億元,又突破2017年以來同期新高。
經紀業務作為方正證券的優勢業務,呈現“求穩求變”。2022年,方正證券財富管理業務實現收入54.45億元,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23.76億元;客戶總數突破1480萬戶,其中新開客戶數近160萬戶,新開戶市場份額6.66%。作為財富管理板塊的優勢業務,方正證券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簽約資產突破1000億元,實現收入4.62億元。在代銷金融產品方面,方正證券金融產品保有規模穩定在800億元以上,峰值達857億元,代銷金融產品收入2.60億元。2023年上半年方正證券客戶總數突破1577萬戶,較上年末增長6.38%,其中新開客戶數近98萬戶,新開戶市場份額8.10%;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1.27億元;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簽約資產突破130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9%,實現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16.7%。
在股權投資方面,方正證券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子公司方正和生,以及另類投資子公司方正證券投資表現格外搶眼。今年上半年,方正和生投資實現營業收入1.95億元,凈利潤1.25億元;方正證券投資實現營業收入1.47億元,同比增長223.26%。
方正證券執行委員會主任何亞剛曾用“展望未來,方正證券動力充足、前景可期”形容公司。這一形容也在公司研究業務上有所體現。曾一度因人員流失而有過滑坡的方正證券研究正加大發力程度。
隨著研究所所長劉章明、聯席所長鄭震湘、副所長曹凌松組建的“鐵三角”到位,正朝著“在三年內要打造與方正證券市場地位相匹配的大型賣方研究所”的目標邁進。無論是分析師還是銷售團隊擴容持續在線,行業知名人才陸續加盟。
合并后較大概率沖入頭部梯隊
華創證券徐康金融團隊在《方正證券: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研報中提到,若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強強聯合,雙方泛經紀業務有望實現明顯增長,帶來顯著業務增量。但目前雙方正處于整合初期,戰略定位、整合方向等尚不確定。因整合預期帶來的估值空間或將伴隨整合確定性提升而逐漸擴大。
如若“平安+方正”合并,將會產生哪些變化,也成為市場關注的事項。綜合財務指標、業務強弱以及布局深淺,二者如果合并,被認為有較大概率能夠沖入頭部券商行列,尤其是凈利潤規模可進入頭部券商排名當中。記者具體梳理了以下四個影響:
規模增大: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合并后總資產2747億元,躋身行業前十,凈資產達到706億元,位于行業第八。
線上與線下優勢互補:方正證券線下業務優勢明顯,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方正證券分支機構數量386家,位居行業第二,資金賬戶數1607萬戶,行業排名第5。此外,平安證券線下營業部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方正證券則在浙江、湖南等優勢區域具備較好的客戶口碑。地域優勢形成互補。
經紀業務領先: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的經紀業務均有各自的優勢業務,兩家合并后該業務優勢進一步擴大,收入將位于券商行業第二。
金融科技賦能:平安證券的金融科技在證券業處于前列。截至今年上半年,方正證券平臺月活536萬,平安證券月活約650萬,合并后月活將超千萬。公司持續提升拓客能力與客戶服務質量。
目前廣受關注的券商并購案除了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還有“華創+太平洋”“浙商+國都”,此外,最近國聯證券已成為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二者合并告一段落,只待有序推進整合。不難發現,2024年,證券業將迎來一個并購的高峰期。開源證券研報提出,近幾年行業并購案例偶發,同業并購面臨股東方意愿、整合難度和價格競爭等現實挑戰,在市場持續低迷、資本集約化引導下,行業馬太效應加快,自發整合或有所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