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4月17日,北京證監局召開轄區上市公司2023年監管工作會議,傳達證監會2023年系統工作會議精神。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表示,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提升五方面能力,包括提升治理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回報能力等。

賈文勤指出,過去5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轄區上市公司依托資本市場,整體發展穩健,公司數量和規模穩步增長,上市公司質量明顯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市場活力和韌性顯著增強。主要體現在,一是注冊制已成為轄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主要方式。轄區累計97家公司通過注冊制在滬深交易所首發上市,占轄區同期首發上市企業總數的63%,占融資總額的近四成。二是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提升。滬深交易所首發上市企業數量由2018年的8家增長到近3年年均39家,5年來累計首發上市共155家,占轄區上市公司總數三分之一以上,融資總額超2.2萬億元。三是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轄區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已增至445家,占全國上市公司總數的9%,在證監會各轄區排名第三,總股本占全國近40%,總市值占比約20%,均穩居全國首位。2018年至2021年上市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均保持10%的復合增長率,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賈文勤指出,在當前形勢下,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提升五方面能力,即抓基礎,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強主業,進一步提升競爭能力;育長板,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增韌性,進一步提高抗風險能力;重效益,進一步提升回報能力。

一級巡視員徐彬通報了2022年度轄區出現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違規交易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充分揭示了財務造假、惡意規避退市、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還特別指出個別上市公司配合財務造假、無序并購等市場亂象。他強調上述問題的形成,主要可以歸因于“四缺四不”,即關鍵少數合規意識“缺失”,履職盡責不夠;大股東制衡角色“缺位”,有效監督不足;內部治理管控“缺欠”,機制建設不力;風險抵御能力“缺乏”,核心主業不清。他特別指出,北京局將構建以現場檢查為中心節點,有機銜接年報監管、移交稽查的監管工具鏈,常態化打擊財務造假,并進一步部署了退市監管、防范化解風險、提升公司治理成效、做好監管服務等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