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臨沂市沂水縣龍家圈街道的矛盾糾紛調解室內,一樁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正在“激烈上演”。
沂水縣物業領域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王克清站在雙方損失最小化的角度耐心勸說,經過3個小時的調解,雙方最終現場簽訂調解協議書。
“糾紛很多時候都是由于情緒過激。經過調解員的分析,我就明白了,同時調解的過程也充分考慮了我的利益,對于調解結果我很滿意。”被申請人陳建升說。
當前,山東多地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建設“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設立人民調解員,便捷高效地解決民眾糾紛,促進鄰里關系和諧友善。

青島市市北區浮山新區街道同樂路社區工作人員與社區民警正在調解鄰里糾紛。孫楊攝
今年以來,青島市市北區浮山新區街道同樂路社區建立了包括街道調解委員會、行政調解委員會、社區調解委員會等在內的8個調委會,吸納轄區內調解經驗豐富、法律素養高的專業人士加入人民調解員隊伍,依托“和為貴”調解室,建立“人民調解員+社區民警+網格員”的警民聯調模式,將人民調解的觸角延伸至網格、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近日,濟南市萊蕪區一起人身意外傷害糾紛在啟動調解機制后妥善化解。“多虧了趙書記幫忙調解。”受傷老人的兒子說。他口中的趙書記就是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趙云長。
近年來,萊蕪區15個街鎮全覆蓋建設“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組建成立涉訴、治安、交通事故、退役軍人等9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打造“舒心閣”“蕭音”“和為貴”等22個各具特色的品牌調解室,培育王其欣、趙云長等一批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萊蕪版。
菏澤市成武縣采取多元協同共治的方式,織密“一村一人一定點、社區單位全覆蓋、各行各業均有人”的人民調解網。該縣成立由社區民警、人民調解員、鎮村干部和鄉賢組成的“聯調辦公室”,充分利用社會力量“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幫當事人算清“風險、親情、時間、信譽、經濟”五筆賬,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內追求矛盾化解最佳效果。
“因為土地流轉問題鬧了兩年,沒想到家門口的‘和事佬’幫我們解決了。”近日,家住臨沂市莒南縣相溝鎮的程先生感嘆道。負責該案件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劉洪寶表示:“我們接到‘非訴在線’系統派單后,用了一下午時間進行調解,最終結果雙方都很滿意。”
劉洪寶提到的“非訴在線”系統,是近年來莒南縣打造的網上受理平臺。當地民眾反映矛盾糾紛訴求,由“非訴在線”指揮中心對案件進行研判評估、立案審查,隨后從該縣296個人民調解組織、1253名專兼職人民調解員中進行篩選派單。截至目前,該縣“非訴在線”系統已受理民眾訴求12748件,辦理率100%。
臨沂市郯城縣創新拓展“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個人品牌+人民調解”“行專領域+人民調解”三大模式,聯合鄉鎮政府、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各方力量,構建了“1+N聯動”格局,建立聯合大調解系統。目前,該縣各級調委會調處的矛盾糾紛中,引入法律服務力量參與化解的案件達70%以上。
同樣在臨沂市,今年以來,費縣共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029件,調解成功2008件,成功率達到99.17%。“我們瞄準隊伍建設這一關鍵,進一步強化調解力量。”費縣司法局局長賈俊博介紹說,該縣從政法系統退休干部、公證員、仲裁員、行業專家等人員中選聘專兼職人民調解員,同時將1170名網格員納入調解隊伍,讓身邊人解決好身邊事。
今年8月份,菏澤市東明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一起涉及灘區遷建工程中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該縣發揮人民調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優勢和“主力軍”作用,著力預防調處涉黃河保護發展的矛盾糾紛,推動該縣沿黃調解工作一體化創新發展。
去年以來,濰坊市安丘市在城區全覆蓋建立居民小區黨支部,定期召開“大爺馬扎會”,組織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參加“鄰里暢談”“樓頭夜話”,靈活化解基層治理中的各種難題。截至目前,安丘市已在小區空閑場所、活動廣場設置195個“大爺馬扎議事點”,處理基層治理問題960余件。“大爺馬扎議事點”逐漸成為安丘城區治理新地標。
